這篇 Web 2.0 how-to design style guide 擺在 ScrapBook 裡很久沒看,現在不能上網就拿出來翻翻,以下是一堆簡譯組成的摘要:
- 簡潔:「對於必須滿足的條件,以最簡要的功能滿足之。」
- 簡潔比較好,因為:
- 每個網頁都確實有目的
- 讀者的注意力很珍貴
- 設計師本來就該協助使用者找到所需內容(或讓他們看到該注意的東西)
- 越多元素就越擾亂視線
- When? Always!
- How? a) 刪掉不必要元素 b) 試著換種簡單方式解決問題
- 「『完備』該是減一分太少,而不見得是增一分太多」
- 「只要在促進與讀者間的必須溝通上(有任何)需要,該放多少元素就放。」所以不是說別設計得很漂亮什麼的。與讀者溝通的資訊有軟硬之分,通常我們是要來軟的:
-
- 硬:不容模糊的純然事實,像是新聞、股價、時間、金額… etc.
- 軟:較抽象的東西,第一印象、感覺、概念… etc.
- 簡潔比較好,因為:
- 版面置中
- 置中比較好,因為:
- 直接擺中間比較直接,簡單。
- 因為要簡潔,所以也不用擺得整個版面都是。
- When? 除非有理由,不然就置中。例如 Web 程式可能會想在一頁中擺上許多資訊,那就不見得要置中。
- 置中比較好,因為:
- 減少欄位
- 欄位少比較好,因為:
- 欄位少比較簡單
- 要傳達的資訊會比較清楚
- 建議不要超過 3 個欄位。
- 有的特殊情形的確可以把 4 個以上欄位的版面玩得很好:Derek Powazek 的 blog,下方有四欄,那是要強調「要什麼就拿什麼」的感覺。
- 欄位少比較好,因為:
- 區隔刊頭部份
- 區隔刊頭比較好,因為:
- 很容易明白這裡就是頁首
- 在最開始就給使用者直接且強烈的印象。
- 建議將 logo 放在最上方,隨後是主導覽列
- 視覺上刊頭區應該與內文有所區隔
- 區隔刊頭比較好,因為:
- 以實色區隔頁面上的重要元素
- 重要元素如導覽列、背景、內文、其他雜七雜八
- 「實色」也可以是白色
- 簡化導覽工作
- 原則是又大又清楚,文字簡要達意(例如 MozTW 的「wiki」可能就不太好,我一直想改)
- 「導覽列(在視覺上)跟其他部份要明顯區隔」
- 內文連結應與純文字明顯區分
- 簡化導覽比較好,因為:
- 讀者容易辨識現處所在
- 也容易辨識還可以去哪
- 大 logo
- 明確表現「我們就是這玩意」
- 原則:
- 能以各類方式呈現(內文、週邊)
- 能清楚辨識、與其他商標區別
- 表現品牌的內涵
- 字體放大
- 簡化頁面就有更多空間可以把重要元素放大
- 字體放大比較好,因為更容易閱讀
- 如果某些字體應該比一般的更大,應有理由,只為了「要像 2.0 網站」而放大字體沒什麼意義。
- 如果頁面元素必定就是得那麼多(personal dashboard, web ap),那麼讓字小點反而可能較好。
- 引言字體粗又大
- 引言就用關鍵字句(Basecamp 的「Work well」是很好的例子)
- 只用一次。
- 用明顯的色彩
- 區隔各部份、標示重要部份
- 色彩是企業視覺辨識系統的重要部分
- 用在非關鍵處時請慎加考慮,會吸走目光(看原文的例子)
- 有質感的佈景
- 2.0 網站大多(很小心地)使用 3D 效果來加強整體佈景的質感。
- 重點是小心、適量。
- 「如果頁面元素本來就設計得爛,再多努力也幫不上忙,先把基礎搞定再說。」
- 不用 3D 效果的理由:
- 要多費工夫
- 會讓網頁變肥
- 本來就不是「必須」要做的事
- 漸層
- 漸層可以營造氣氛
- 要跟實色搭配才最棒
- 光影效果
- 例如 Apple 的 Aquar Style
- 或者 2.0 Logos 最常見的倒影效果
- 可愛的圖示
- 用少量圖示引出廣泛意涵
- 簡潔、可愛、富有意涵
- 星形效果
- 有類似大賣場「特價」的吸引目光效果
- 一頁最多最多就用一次
不錯^_^,頗具有參考價值.
回覆刪除我心中也是這麼想過,但是當客戶問我會怎麼設計,我說了以上要體貼使用者為導向的概念後,客戶沉默了三秒後,跟我談的是他要的美感...對於台灣的客戶我已經越來越失望,為了一些使用便利而放棄視覺效果的話,會要客戶的命,甚至害我們丟了這份case...真的很兩難!!!但我還是感謝你的分享,受教了。
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