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12/5

生活與工作的雜記,一篇。

最近都好久才寫些什麼。「忙吧?」或許也是,但更多是懶。說懶,其實把下班後的很多時間開始分配在休閒上,看日劇、玩遊戲什麼的,很多很多也給了書,想在年底前完成 anobii 登記閱畢書籍 35 本的個人紀錄;又,書架上那些沒看完的,總得看完吧?跟玉米爭辯著:沒看過的書就是新書。我確實這樣想,雖然那時只是在玩新舊定義的文字遊戲而已。

在知世剛過了三個月,在大家的照顧下過得還不錯。這份工作有個很棒的地方是,我總可以、也被要求要想著使用者、而不(單)是出錢的客戶。我盡量地讓自己不要太忘形,不然工作氣氛太歡樂、怕又像小學那般聒噪。聽人講話還是更有趣的。

很喜歡公司那裡我的辦公桌,這一組的人之間並不是用 Cube 隔開、抬頭就看得見彼此,左右鄰居間亦沒有區隔。兩個人中間的界線不明其實也是另一種趣味及交流,例如我跟同事的座位之間是微型劇場,現在加入了四面八方來的新夥伴越來越熱鬧;工作環境光線蠻充足的,眼睛不容易累,又、我只要抬頭望向前就可以看見陽台及窗外,這是種特權 -- 只有大頭們圍繞在辦公室周邊的獨立隔間有這種享受,而 IT 部靠窗的夥伴們又常關著窗廉。天氣好的時候心情總不錯,跟在中山看到松鼠時一樣,很容易被小事取悅。

目前手上案子,覺得自己還不算太差。雖然(也是當然)仍有不少可以改進之處,但就客戶及同事的反應來看,還算及格。排演時被說「柏強問起來蠻有樣子,不像是第一次啊,而且你一定很會把妹!」我笑著反駁了這個誤解,那其實是最不擅長的事情之一。與此無關,只要一直保持對所有話題的全面好奇心就可以了。

啊,不過我並不否認自己確實更樂意與年輕女孩多聊點。

今天上課,一開始的分組,講師要求與「最不想跟他共事」的人一起,我問是否早已認識的就不算?其實唯一不想就是跟認識的人一組(會害羞,也想自然點認識新的人),所以既然這件事情原本也不被允許,便再沒有真的「不想共事的人」。但有件有趣的事:即便被要求與「不想共事的人」同組,大家找到的反而都是很類似的人。例如來找我的夥伴也是資管出身,與我也都對科學化的證據有興趣,並參加過幾次相同的聚會。講師吃飯時的解釋是,不想共事的人通常是與自己相像的人。我可以接受這個論點,但另一方面還是要想:會不會我們還是在潛意識裡找能溝通的對象,而這「能溝通」必然有相似之處?

不太同意那位大哥講的話。單身與否從來很少是中華文化裡與人見面會問的東西,也就是接近「不可測」。如果這很容易就問出口,Facebook 就不用加感情狀態這種欄位,所以在上面做文章就稍嫌多了。but well 我的意見只是我的意見.

「況且這個問題本質上不重要。」你或許會這麼說吧?

下課原本要直接回家,但轉身就進了服飾店買了襯衫、褲子、外套。這沒什麼大不了,只是過去不太發生而已。悠識那位在各大活動報到時常幫忙,在禮貌微笑背後總透著緊張的小姑娘,原來是中原資管的(這行資管的真多啊)。想起這間學校,我還是有點介意地想知道:為什麼當初他們退了我申請的件?無法理解耶,都是類似的資料,中山中正都收了也都在最後給了名額,中原覺得我哪裡不好?不過想到曾說的「那就來努力讓他們後悔沒收我吧」,倒是因為那時幼稚又直率的想法微笑了,並沒有人對於不會記得的事情後悔。

最近好像很常跑醫院,什麼原因都有。我也不想但就是那樣了;這篇裡面都沒有寫到 MozTW 的事情,最近的步伐緩慢,一方面抱怨那都是我的錯,二方面能力與時間就是這樣。不開心的話,報名幫忙,然後咬我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下您的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