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10/29

三言兩語的中原記行

前些日子陪老爸參加了宗親會舉辦的思源祭祖之旅,前往中國河北、河南探訪趙家一族的起源。由於領團的是族裡長輩中所謂「官位」比較高的趙守博 (要叫他伯父),所以受到的待遇與排場頗為驚人;此外又由於參加的人員中有些人已經在中國經商 (大部份年紀比我大、輩分比我小 XD),所以參訪的行程中不免被安排到類似於招商說明會的場合,對我也是新鮮事。

除了被當地機關安排的類招商說明會外,其他的旅程規劃上名符其實、全部都跟趙族相關,即便是拜會的地方首長也都姓趙 (宮力博士來台時有跟我提過「趙」在河南是大姓,果然如此)。都是祭祖的旅途其實也不足為外人道矣,簡單記幾個感想、附幾張照片:

大家都愛用布條、到處都有人請客

由於團長的緣故,所到之處處處有人接待。這樣的團體請當地政府協助倒也理所當然,不過規格真可怕,最有印象的就是到處掛歡迎布條、還有永遠吃不完的東西。旅程結束我跟老爸各胖四公斤,曰:「這樣吃不肥才怪」。祭祖團有這樣的「優待」也是奇事。


布條與排場,我們真的是來祭祖的

歷史與地理結合果然還是有優勢

至少講起來比較有說服力。例如我們到了趙國首都—邯鄲,邯鄲兩千多年以來沒改過名字、成語 (依照嚴格的定義) 中有大約三分之一與其相關,聽起來就很威啊 XD 邯鄲市博物館也規劃得不錯,確實把這地方的特色刻意地突顯出來。 (可以想像成台北故事館稍稍再學術點 — 其實台北故事館也蠻好的)

另外,每個地方的地陪都說得一口好歷史,地方政府的官員也不例外,這真的蠻猛的。不說我們以前偏重中國歷史,即使是現在比較側重台灣歷史了、又有多少大學生能把自己所在地的歷史講明白呢?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,要求別人不如自勉吧。


注意看後方屋簷下,「娘子,快出來看台灣人!」(設計對白)

清明上河園可以一遊

很用心的主題樂園,差不多是九族文化村那樣的地方 (當然要扣掉那些機器設備)。兩者用心程度互有所長,不過清明上河園倒是很明顯比較著重於娛樂。看這段影片應該很明顯:

另外沒有必要買兩塊八塊的清明上河圖折本,首先至少他們都不是原作翻印而是重新繪製、再者品質參差不齊。我會這麼說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兩種都買了 orz 然後仔細與維基百科上的原本圖比對過 (如果真要買的話,八塊那版比較細緻,兩塊那版每個人的臉根本是亂畫啊…)。

深刻的國族主義…

嗯,就是那樣,應該不全是這樣、不過我遇到的大多是。


還有些零碎的隻字片語:

某人上車跟大家說再見時提了「別忘了那股濃濃的鄉愁啊」,我的想法是,整團雖然除了我跟另兩位之外都是五十歲起跳,但即便是五十歲的人也應該從未住過中國 orz,全團有鄉愁大概就是少數幾位長輩吧,也是辛苦他們了、有些年歲後要出來走動總會遇上些不方便。雖然對某些人來說是祖國祖國、我想現在台灣大部份的人並沒有太認真看待這兩個字。如我曾說,我認為本質上中華民國本來就是獨立的國家,這跟藍綠無關、也是島上居民能同意的事情。現在只是弱國無外交的問題,唉。

加油是本來就要加油的,不過這跟誰發展得如何無關。把眼光放到世界來說,不承認、不開放根本於事無補。當然本地市場還是有很多人做,但與其懼怕別人來搶自己的本地市場,為什麼不放膽到別人的領土攻城掠地呢?

出去之前聽聞人說中國的發展已經比台灣好了,目前看來應該某些地方的確如此、但大多不見得。你或許說拿河北邯鄲、河南鄭州比太不客觀,但即使是北京給我的感覺,依然是硬體設施迅速發展後、身為軟體的「人」還沒有完全跟上。世界上哪個角落都會有擾亂秩序的人,希望我看到的只是少數中的少數,anyways。


文字相片們,大概都是趙族族譜那類的東西

2 則留言:

  1. 「趙守博」好像在哪裡聽過,是維基百科上面查得到的那位嗎?

    回覆刪除

歡迎留下您的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