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12/29

讀後隨筆:心事誰人知?

我參加了某個團隊,每個禮拜要寫讀後感想,我想就順便貼在這裡。今天寫的文章是關於這篇「心事誰人知?台灣律師 導遊 教師 警察 齊奏流浪者悲歌!


每回都只有我一個人想吐嘈,這樣不好玩啦 XD

首先,我看到「M型化」這個字,就會很想問文章的作者是不是真的有調查統計過,而不只是淪為某雜誌炒作名詞的產品。然後,我一直覺得「鐵飯碗」只是沒有良好淘汰制度以及求遠多於供的結果,本來就不是正常的。所以對於這篇文章的前半篇,說實在我不是很喜歡。

那我可不可以大肆宣揚資訊人員平均起薪下降的問題,然後忽略掉六年前已經出現飽和徵兆的事實?用商週營造出來的「語言領域」來說,M 型依然只是個結果,要處理結果、得找出原因。

中小型事務所通常以訴訟為主,對於非訟事件較陌生,也缺乏商學知識,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。相反地,大型事務所的訴訟業務不到1/3,業務較多元。

這句才是原因吧?到底是什麼讓我們「以為」考到了證照就是一切呢?那不過是門票而已。

能抱怨的事情總是很多,市場飽和我們「或許」可以說是大學門檻降得太低。我依然認為需求跟供給是可以相互制衡的,那麼如果我們知道在「培訓」與「需求」這邊已經失衡,是什麼造成現在的狀況?

或許這又可以用另一個商週營造出來的語彙來表達:是什麼造成一群人死命地往教學界的紅海前進?那麼,教學界的藍海在那裡?我們討論的是藍海,或者是最大程度的差異化、或者是另一種提升競爭能力的方法。法律系畢業何必一定要當律師,師範大學畢業又何必一定要當老師? (我想你也會知道「不一定」)

又或者再往前一點。如果你是社會組,你的高中同學有多少人曾經以法律系為第一目標,或以師範大學為第一備胎?是學生搶著要進去這類科系,還是這類科系開得太氾濫?我沒有準確的答案,因為我覺得都有。扣掉那些從小就立志當老師的朋友,其他人是怎麼想的呢?

所以問題,以及問題的答案,到底在那?很想說「笨蛋,問題在教育」,但我無能證明有此問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歡迎留下您的意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