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這篇心有所感,記得同事說過這個「打油詩」是中永和之歌,所以翻了一下網站找出全文來:
永和市有永和路 中和市有永和路 中和的永和路和永和的永和路不是同一條路 永和市有中和路 中和市有中和路 中和的中和路和永和的中和路沒有接成同條路 永和市有中正路 中和市有中正路 永和的中正路用景平路接中和的中正路 永和市有中山路 中和市有中山路 永和的中山路直接接上中和的中山路 永和的中正路直接接上永和的中山路 中和的中正路卻不接上中和的中山路 永和市有中正路 中正橋下不接中正路 永和市也有福和路 福和橋下也不是福和路 永和市有永福路 永福橋下不是永福路卻是福和路 永和市更有秀朗路 秀朗橋下絕對不是秀朗路
不過秀朗橋離秀朗路也不遠啦... :)
我記得以前永和市和中和市是並在一起的縣轄市,但不知道為啥分開來了...
回覆刪除原來維基百科上有不少資料:
回覆刪除「1949年:永和市為全台灣面積最小的鄉鎮市,原與中和同屬中和鄉,在1958年(民國47年)獨立成為永和鎮,轄域為原中和庄之龜崙蘭溪洲、秀朗、潭墘三大字;因地方人口、建設及經濟快速發展,又於1979年升格為縣轄市。目前人口數已突破23萬多人,密度居全球之冠。」
另外關於日光遊樂場那篇提到環狀道路的東西,也有說明:
「當時根據英國霍華德所提出『花園城市』概念,將英國近郊適應起伏地形的環狀規劃移植至永和市,移花接木的結果是地屬平坦地區的街道,過於狹窄宛如迷宮。」
>>>當時根據英國霍華德所提出『花園城市』概念,將英國近郊適應起伏地形的環狀規劃移植至永和市,移花接木的結果是地屬平坦地區的街道,過於狹窄宛如迷宮。
回覆刪除好個白痴概念 ...